氢燃料电池汽车后发优势渐成趋势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盈佳未来网络科技
氢燃料电池汽车后发优势渐成趋势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后发优势渐成趋势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氢燃料电池汽车后发优势渐成趋势
氢能作为一种 、绿色能源,成为多国选择的清洁能源发展路径。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可提升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将带动本国产业应用升级,发展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氢能普及的最好抓手。
首先,在全球脱碳的大背景下,继风能、光伏能等清洁能源后,氢能可谓是极具后发优势的一环。氢能与人有望产生最密切联系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交通,不论是定点运输货物还是载人,氢能都已具备极强的实用价值。
经济论坛预计,如果把握住未来十年,扩大氢能发展规模,到2050年,氢能源可以满足 终端能源需求的18%,并提供限制全球变暖所需二氧化碳减排量的约20%。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其“价格标签”。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达沃斯氢能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氢能竞争力之路:成本视角》显示,通过大规模扩大氢能生产、分销、设备和部件制造,预计到2030年,“氢能解决方案”的成本将在广泛应用中降低50%,使氢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替代能源。
根据该报告,预计在不同场景中,氢能成本都会显著降低,其中,在长途和重型运输、工业加热、重工业原料领域尤为明显。数据显示,这三大领域的能源消耗占全球总量的15%左右,由此,“氢路线”搭载交通载具作为“脱碳”的重要路径,将迎来巨大机遇。
据彭博新能源 财经 估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全球24%的能源需求,年销售额达到2000亿至7000亿美元,其中交通出行氢能消费将占相当比重。
汽车 行业拥抱氢能的商业前景广阔,应用渐成趋势,有望引领氢能逐步拓展应用范围和重塑新能源 汽车 版图。
在全球 汽车 市场逐步萎缩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销量接连下滑,新能源车市场却能依旧坚挺,显示出市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从而为氢能 汽车 的发展打下基础。
国际氢能委员会近期的报告指出,在电池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燃料电池 汽车 正在成为一种补充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重型卡车和远程运输领域。重载长距离运输中,如果在泵处以4.5美元/千克的价格提供氢气(包括氢气生产、分配和加油站成本),燃料电池 汽车 方案可在2028年实现与柴油成本相当。
尽管氢能被产学界誉为地球的 能源,但业内 人士比对电动车发展周期指出,氢能 汽车 的普及不会一蹴而就,可能要经历“十年磨一剑”的长周期。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指出,氢能在制造、储运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存在发展短板,有待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虽然小范围启动商用试点,但只有当氢能形成规模应用后,氢燃料电池 汽车 才能迎来真正的市场化投放。氢燃料电池 汽车 近期不会替代锂电池 汽车 ,8至10年后也许会迎来逐步市场化的可能。”
建议,为推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 汽车 产业发展,各国政府应及时提供氢能补贴,从而使绿色氢能成本低于传统能源成本。业界呼吁,应强制要求卡车、钢铁和水泥行业在2030年之前使部分(比如30%)的生产活动改用氢能。据彭博新能源 财经 估计,未来十年的补贴总额需要1500亿美元。随着可量产的氢能应用终端的不断涌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 汽车 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此外,在企业和研发机构层面,相关主体可以积极推动跨国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有效缩短新技术的应用落地时间,同时降低成本,推动氢燃料电池 汽车 尽快进入大众市场。
一旦提起新能源汽车,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电动车。没错,电动车是目前新能源市场和核心产品,同时是各大车企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但是,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一种采用新的能源结构的车型,而非特指电能,因此电动车虽为新能源汽车,但非 ,因为在电动车外,我们还有另一种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
其实氢能源汽车早在几年前已经进入大众视线,但一度被人质疑氢能源汽车是个变相的庞氏骗局,利用新能源汽车趋势骗取市场资金。但实际上,氢能源汽车并非假想,虽然氢能源汽车在刚开始的时候让市场存在不小的质疑,但随着车企的技术推动与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后,氢能源汽车也真正成为了可实现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进入今年里,氢能源汽车声量逐渐变大,各路信息都在表明着,氢能源汽车即将来到我们面前。但相对的,在面对如今风头正盛的电动车,氢能源汽车又能否与其组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呢?
在去年3月份,一个名为格罗夫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式发布了其旗下的 氢能源SUV,据闻这款SUV只需加氢3分钟即可续航1000公里。从数据而言,如果这款车能达成量产,在续航便利性和续航能力方面无疑都要优于目前的燃油车和电动车。但当然,这也只是格罗夫单方面的官宣,其实际表现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 的两项收据数据来看,无疑可以看出氢能源汽车的优势所在,氢能源汽车能 绕过目前电动车的续能和续航问题,这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而实际上,除了格罗夫这个闻所未闻的品牌外,如今有不少的传统车企都已经大力布局氢能源发展,在今年里,广汽、长城、比亚迪等车企就动作不断,纷纷强化布局氢能源技术,丰田更是豪砸1000亿日元研发氢燃料电池车Mirai。北京现代也早在2018年就已经推出氢能源汽车Nexo,加氢5分钟即可续航850公里。
上汽集团在2018年也成立了一家捷氢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发展业务就是研发氢能源汽车,而在最近更有消息透露称,捷氢技术有望于今年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计划最早于2022年登陆科创版。从各方的消息中不难看出,氢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暗中较劲的战场,它们纷纷提前入局,目的就是为了能提前抢占未来汽车发展的先机。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氢能源汽车虽被车企推上了风口浪尖,但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这类车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仍是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东西,与现在已经进入市场发展壮大的电动车而言有着明显的差距。那么对于氢能源汽车,它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虽然目前氢能源汽车与我们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教授表示,在2-3年内,燃料电池将在商用车领域发力,并达成相当可观的规模。由此可见,氢能源目前的计划还是先以商用车为主,毕竟氢能源还只是处于启动阶段,如果从一开始就大规模进驻乘用车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基于技术的不稳定性,使用安全仍有待进一步的技术进行完善;二是目前庞大的乘用车市场已经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在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组合下,能留给氢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并不大,而且在城市配套方面,氢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规划。
截至2019年底,我国投入运用的加氢站有52座,而在今年的上半年,我国共加建加氢站11座,其中广东4座、江苏2座、北京2座、河北1座、河南2座。如此规模的城市配套显然是难以应对庞大的乘用车市场的,但对于可控性更高且体量相对较小的商用车而言,这样的配套规模还是相对足够的,因此在发展前期,商用车更适合成为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基底。
虽然目前氢能源汽车还是以商用车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氢能源乘用车就遥遥无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统计,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2833辆,同比增长85.5%;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2737辆,同比增长79.2%;从产销数据来看,虽然燃料电池汽车的体量较小,但在每年都有明显增长的环境下,燃料电池汽车也将快速渗透市场,从发展速度来看,预估在5年后的乘用车市场上可见氢能源汽车的身影。
从目前的市场风向来看,电动车虽乘着大势,但仍未能掌控市场主力,当中存在的硬性问题已经影响着电动车的市场发展。而相对的,氢能源能否填补电动车的一些硬性缺陷,就成为了它能否顺利进驻市场的通行证了。毕竟在电动车发展早期,打的正是高环保低油耗的旗号,再加上政策的扶持,让电动车获得 的发展土壤,而氢能源需要的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实力,才能获得一片发展空间。
(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后发优势渐成趋势”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